消除貧困、改善民生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,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。扶貧開發事關人民福祉,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擴大國內需求、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。2013年11,習近平總書記到湘西考察時,首次作出了“實事求是、因地製宜、分類指導、精準扶貧”的重要指示。在精準扶貧思想指導下,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花垣縣十八洞村,現已成為全省文明村和旅遊定點村,百姓收入增加了,村容村貌變美了。鄉村旅遊在扶貧攻堅中的作用和效果迅速顯現。對此,省委書記、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在2016年湖南旅遊發展大會上的講話中給予了充分肯定,要“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,發展旅遊業恐怕是首選。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花垣縣十八洞村已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,取得了明顯成效。”
花垣縣十八洞村
實際上,鄉村旅遊的發端就是出於扶貧需要,是扶貧旅遊的一種重要形式。鄉村旅遊因其廣泛的適用性,極高的社區參與度,明顯的產業帶動效應,已經成為眾多鄉村脫貧致富、繁榮複興的有效途徑和核心抓手,未來也必將成為實現鄉村“綠富美”的重要推動力。近年來,通過發展鄉村旅遊,的確讓貧困農村的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。據統計,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已通過發展鄉村旅遊,帶動了約10%的貧困人口脫貧。在全國各地,鄉村旅遊的扶貧成效都在日益顯現。在鄉村旅遊起步較早的四川省,2014年參與旅遊扶貧項目的貧困戶,戶均增收超過500元,增收速度比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高1.8個百分點;在湖北,“十二五”以來,鄉村旅遊帶動42萬人脫貧致富,占全省脫貧人口的18.6%;在甘肅,“十二五”期間,鄉村旅遊每年帶動6萬人脫貧,占全省減貧人數的5.8%;在重慶,2015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超過1億人次,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萬人,帶動農村20餘萬人脫貧致富;在湖南,“十二五”期間實現了474萬貧困人口脫貧,其中70多萬通過旅遊業脫貧致富。因此,接下來必須打造鄉村旅遊升級版,通過精確幫扶,精準施策,最終實現精準扶貧的既定目標。這就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對貧困鄉村的鄉村旅遊進行提質升級:
一、實施“旅遊+”戰略,實現鄉村旅遊帶動能力的升級。旅遊業具有產業帶動性強的特點。要想通過發展鄉村旅遊來帶動村民脫貧致富,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把旅遊業打造成這些貧困村寨的產業核心。通過“旅遊+山水田園+曆史文化+民族文化+特色餐飲”“旅遊+民族風情+民俗體驗+特色農業”“旅遊+特色風情小鎮+非遺展演+特色民宿”“旅遊+土特產品商業+技能培訓+特產基地”等形式,加強旅遊業與其他產業聯動,盤活鄉村特色旅遊資源。把分散在農業、林業、發改、水利、交通、扶貧等各行各業的扶貧項目和資金統籌起來,集中支持旅遊扶貧,精準到村、到戶、到人。幫助貧困村民通過參與旅遊脫貧致富,分享旅遊發展成果。
二、加強社區參與,推動鄉村旅遊內生動力的升級。長期以來,貧困地區的扶貧以對口幫扶、招商引資、公益捐贈等方式為主。效果顯而易見,不足也一目瞭然,主要有社區參與度不夠高、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不夠強等。通過發展鄉村旅遊來推動精準扶貧,就必須既輸血也造血,將貧困居民由旅遊獲益的邊緣地位轉變為核心地位,而實現這一轉變的必由路徑是社區參與。首先,要轉變鄉村旅遊發展方式,把主要依靠外來投資轉變為主要依靠當地存量資本和返鄉創業資本。外部開發商的引入使社區居民的旅遊參與多數停留於服務員、保安、清潔工等低技能、低收入的參與水平。且來自外部的旅遊投資越多,旅遊漏損越高,當地社區居民可獲得的旅遊收益越少,鄉村存在可能演變為“旅遊飛地”的風險。其次,要創造貧困居民參與旅遊接待和經營的條件。貧困居民之所以一直遊離於鄉村旅遊接待經營體系之外,很大程度源於參與條件的匱乏,即缺乏經濟投入能力、缺乏信息獲取能力等。這就要求當地政府製定專門政策,對貧困居民在小額貸款、土地流轉、宅基地抵押等方面給予特殊優待,並對貧困居民給予適當的專業培訓,提升技能,創造條件讓貧困居民參與社區旅遊經營與管理,從根本上實現旅遊脫貧,這也是鄉村旅遊精準扶貧的宗旨所在。
三、注重引智扶智,助力鄉村旅遊產品品質的升級。扶貧先扶智,扶智先引智。人力資源素質不高是製約貧困地區發展旅遊的主要瓶頸。要把育才引智,加大人才培訓作為旅遊扶貧開發的重點抓手,按照“培訓一人、就業一人、脫貧一家”的扶貧工作思路,組織實施鄉村旅遊人力資源開發計劃,分級分類開展培訓。把加強旅遊扶貧村村官、致富帶頭人、旅遊經營戶、從業人員培訓,作為落實精準扶貧、到村到戶要求的具體抓手,切實抓實抓好。同時,鄉村旅遊經曆了數十年的發展,再停留於釣釣魚、吃吃飯等活動內容已經完全不能滿足旅遊者的需求。要想讓鄉村旅遊持續發揮扶貧功能,鄉村旅遊產品品質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。旅遊規劃扶貧就是對貧困地區進行引智扶貧的率先示範。專業規劃公司的策劃設計,要求因地製宜,注意引導貧困村按照現代旅遊消費特點,發展個性化、特色化、差異化旅遊業態,適宜觀光就發展觀光,氣候植被好的就發展渡假,適宜搞山地運動就搞自駕車和運動探險旅遊,有民俗資源的就發展民俗旅遊等等,做到一村一品、千村千面。打造個性化的文化民宿、高端化的渡假鄉居、產業化的主題莊園等高品質鄉村旅遊產品,逐漸替代傳統的農家旅館、開心農場;規劃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演藝、農事體驗、節事節慶等高端參與性活動,逐漸取代“農家樂”中的麻將、撲克、卡拉OK等“老三樣”娛樂活動。
一直以來,旅遊業都是我國扶貧工作的急先鋒和排頭兵。到“十三五”末,湖南要通過發展旅遊將帶動100萬貧困人口脫貧,占全省脫貧人口的五分之一強。正如徐守盛書記所說,“旅遊業是扶貧方式最靈活、返貧率最低、受益面最廣、拉動性最強、扶貧效果最好的行業。”雖然旅遊扶貧的任務重、時間緊,但是湖南旅遊人敢啃硬骨頭、敢打攻堅戰。只要全省上下團結一心、眾誌成城,2020年湖南596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、奔向小康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!
留言列表